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野柳雨霽

此圖之繪製契機,源自1963年秋天,臺師大藝術系迎新系列舉辦赴野柳師生郊遊寫生活動。野柳特殊沉積岩、砂岩地質,歷經千萬年的海浪侵蝕、風化而呈現不少奇形怪狀的蕈狀岩石以及岩石往往佈滿大小深淺不一的坑眼甚或孔洞,這種奇特地形地貌,為傳世古畫以及歷代畫譜之所罕見,在戰後初期的臺灣水墨畫界也罕見有人將它納入繪畫創作題材中。 一向強調「以形寫神」,落實寫生實踐的林玉山,自然不會放棄面對眼前的特殊地形貌,用心觀察、對話、捕捉、繪寫,來提煉出有別於傳統技法公式的自我繪畫語言,正如他所常說的「脫韁惟賴寫生勤」的名言。 此圖對野柳海蝕奇岩的特殊地質景觀捕捉,頗為到位。雖然林玉山以花鳥、走獸馳名於畫壇,但從這件習作已然展現出此時他在山水畫的獨到寫生風格,其成就實不容小覷。 館藏林玉山作品,另有一件尺寸規格小一些而取景構圖雷同的水墨淺設色〈野柳〉,應屬此畫的試作稿。此圖更為厚實嚴謹。除了降低海平面之外,另在天際添加一道彩虹,增添了些許浪漫趣味。 題識:桃城散人玉山作。 鈐印:「桃城散人」朱文印,「玉山」白文印。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4。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