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牡丹藍腹

林玉山(1907-2004) 原名英貴,畫號玉山,別號雲樵子,因生長於嘉義,又號諸羅山人、桃城散人。父親在嘉義人文薈萃的美街(現為成仁街)經營裱畫店「風雅軒」,林玉山自小就在店裡觀摩師傅們裝裱作畫,7歲入公學校後,主動向裱畫師蔡禎祥請教(學師仔,o̍h sai-á),建立了傳統書畫的基礎。約10歲時,家中畫師相繼辭職,便在父親的允許下,利用課餘時間承接店裡的部份工作,為客人繪製神像。少年時,林玉山透過堂兄介紹,向時任嘉義法院書記官的日本南畫家伊坂旭江(1879-1952)學習四君子(梅蘭竹菊)畫;他也常跟著任教於中學的同鄉畫家陳澄波(1895-1947)外出寫生,接觸了水彩及素描等西方媒材及寫生觀念。受到兩人的鼓勵,林玉山興起赴日習畫的念頭,在1926年及1935年兩度前往日本進修,習得膠彩畫的繪畫技巧,並融會中、日、西繪畫概念,建立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 林玉山曾自述「惟畢生偏重花鳥一門」,他不僅寫花鳥禽獸的生,更寫其神,筆下的飛禽走獸型態神韻活靈活現,花鳥畫也是他傳世作品中數量最多的類型。本件〈牡丹藍腹〉創作於1937年,林玉山在同一年還創作了〈山茶雙雉〉、〈繡球白鷺〉、〈芙蓉鴛鴦〉等作品,係一四季系列,畫面皆可以鋸齒狀分隔為數個三角形,作者將一對鳥兒、花朵及石塊等背景元素分別布局於這些區塊中。位在本作品畫心的是一隻羽色斑斕的臺灣藍腹鷴雄鳥,站立的岩石後側一隻雌鳥正低頭啄食,代表春意的淺粉色牡丹(bóo-tan)生長在石後,枝葉延伸而上,花朵盛開在畫面上三分之一處,右下角有落款「玉山生」及一枚朱印。一般民眾常將藍腹鷴與千元鈔背後的臺灣帝雉搞混,兩者皆是臺灣特有種,雄鳥羽色以藍黑為主,並有醒目的紅色眼瞼,最容易分辨的方式則是以腳爪顏色判斷──黑色是帝雉,紅色是藍腹鷴,藍腹鷴也因此稱作紅跤仔(âng-kha-á)。作者對鳥兒的刻劃相當細膩,羽色分布、翎羽細節無一不具,確實是臺灣藍腹鷴。成雙成對的鳥兒與牡丹令人聯想到婚禮常見的吉祥話「雙雙對對,萬年富貴 (siang-siang tuì-tuì , bān-nî hù-kuì.)」,不過在林玉山淡雅的調色下,後景的牡丹未具富貴艷麗之氣,而是襯托著藍腹鷴回望的姿態,整體呈現清新高雅的氛圍。 參考資料: 顏娟英(2020年9月19日)。傳統與現代之間──嘉義畫家林玉山(上),BÍ-SU̍T故事。取自https://bisuttaiwan.art/2020/09/19/%E5%9C%A8%E5%82%B3%E7%B5%B1%E8%88%87%E7%8F%BE%E4%BB%A3%E4%B9%8B%E9%96%93%EF%BC%9A%E5%98%89%E7%BE%A9%E7%95%AB%E5%AE%B6%E6%9E%97%E7%8E%89%E5%B1%B1%EF%BC%88%E4%B8%8A%EF%BC%89/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2018年1月12日)。林玉山與陳澄波,一幅水墨畫裡的綿長情誼 【Facebook網路資料】。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chengpofoundation/posts/1617521778284711/ 吳佳靜(2020年2月25日)。從手稿、寫生冊看國寶級畫家林玉山的一路走來──臺中國美館「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典藏。取自https://artouch.com/art-views/art-exhibition/content-12222.html 薛燕玲(無日期)。林玉山的繪畫觀與「地方色彩」,國立臺灣美術館。取自 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QuarterlyFile/S0070300.pdf 林香琴(無日期)。從文化霸權探析林玉山畫作之集體意識,國立臺灣美術館。取自https://twfineartsarchive.ntmofa.gov.tw/QuarterlyFile/P1070300.pdf 林玉山作品捐贈特展,Arttime藝術網。取自https://www.arttime.com.tw/?md=index&cl=artArea&at=artAreaCont&id=14574 葉庭佑(2018年5月15日)。文學歷史_認識林玉山【部落格網路資料】。取自 https://thecaveman146.wixsite.com/thecaveman/post-1/%E8%AA%8D%E8%AD%98%E6%9E%97%E7%8E%89%E5%B1%B1 曾祥婷,「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3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