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島風光-金蕉園

李俊賢(1957-2019)生於臺南麻豆,因長期關注臺灣島嶼上的人、事、物,號召其他藝術家們組成「魚刺客」團體,經常邀請大家齊聚小吃店內一邊吃飯,一邊探討環境、海洋與社會的關係,一同進行批判後創作,而被大家稱之為「爐主」(lôo-tsú)。1989年取得紐約市立大學碩士學位,曾任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等。高中時期的老師羅清雲(1934-1995)常帶李俊賢到處寫生,在期間感受到高雄工業起步的「粗獷感」,而這也成為了其創作核心風格。早期的作品多是描繪鐵道、碼頭、工業區建物等。自美學成返臺後,因感受過紐約對各族群的包容性後,企圖使用臺語讀音的華文(非臺灣台語),融入作品,重新詮釋臺灣文化、語言、歷史,為南臺灣具代表性之藝術家。 〈南島風光-金蕉園〉為李俊賢1996年創作之大尺幅油畫作品,作品主角是臺灣南部常見的植物-香蕉(芎蕉,king-tsio)。畫作筆觸粗獷且豪放不羈,色彩使用了黃、橘、褐、黃綠等暖色調,讓觀看者一眼就能感受到南臺灣的艷陽高掛的炙熱。而香蕉並非在現今推廣農業上才被賦予臺灣象徵,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眼中,就已是極具南洋意象的「標誌」,當時展現臺灣風情的漆器「蓬萊塗」,就常以香蕉、鳳梨等熱帶水果入畫,受到許多日本人歡迎,象徵之意已深植於大家心中。且小澤秋成在1933年第二十回二科美術展覽會中的作品〈高雄風景(其二)〉,也有著類似該作品的構圖方式,詮釋出了炎熱天氣的南臺灣。 參考資料: 陳泰松(2020年7月20日)。少數、再方言化與謎書符:李俊賢能教給我們什麼,典藏Artouch。取自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12911.html 潔妮談談畫(2021年4月17日)。潔妮談談畫 #11 從陳澄波明信片收藏談「地方色彩」(三),財團法人陳澄波文教基金會。取自https://chengpo.org/%E3%80%90%E6%BD%94%E5%A6%AE%E8%AB%87%E8%AB%87%E7%95%AB%E3%80%9111%E5%BE%9E%E9%99%B3%E6%BE%84%E6%B3%A2%E6%98%8E%E4%BF%A1%E7%89%87%E6%94%B6%E8%97%8F%E8%AB%87%E3%80%8C%E5%9C%B0%E6%96%B9%E8%89%B2%E5%BD%A9/ 未藝術、打狗海洋島、魚刺客(2019年7月9日)。什麼是魚刺客?魚刺客【影片資料】。Youtube。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2qoDutYzwM 龔卓軍(2021年8月5日)。李俊賢的八個「分身」:藝術家Hue出聲明變化球,VERSE,取自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jiunshyan-lee-8-keyword 王俞丰,「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