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賢1957年生於臺南麻豆,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碩士,曾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高苑技術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研究組長。舉辦個展於1984年「神秘之行」臺北南畫廊、高雄市立圖書館,1988年紐約市立大學Eisner Hall Gallery,1990年「歷史巡航」高雄市串門藝術空間,1993年「歷史與歷程」、臺南市新生態藝術環境、臺中市臻品畫廊,1995年「歷史與歷程」-2高雄市炎黃藝術館,1996年臺灣省立博物館路竹分館,1997年「臺灣1997」高雄市新豹碼頭畫廊,1998年「從周處到甲爸」高雄市立美術館,並曾組織午馬畫會、南部藝術家聯盟、夔、當代、第三波等畫會,及南方藝術雜誌、新濱碼頭畫廊、白屋等藝術組合,為南臺灣極為活躍且深具代表性之藝術家。 2000~2008年創作之作品〈參〉,為李俊賢於2000年時,於屏東竹田火車站及米倉策畫的「土地辯證」展覽中,針對屏東地區的人文景致所創作的作品,並收錄於其「臺灣計畫」的專輯當中。此件作品運用了影像輸出於帆布後再繪製的手法,同時於繪製過程後期以噴漆做多點散置的局部點綴,多媒材技法的運用,營塑出整體畫面的豐富層次,以及影像與繪畫間的虛實交融。而畫面正中央偌大的「參」字,為藝術家借用台語譯音而來,表雜音很多的意思,藉以傳達每到夏天,香蕉園裡各種蟲鳴叫聲不絕於耳,讓人感到很「參」的感受。 出處:馮勝宣,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