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曉風殘月

洪根深(1946–),出生於澎湖縣,定居於高雄市,壯年時期以富含批判意識的後現代水墨著名;在經歷了台灣政治解嚴的騷動之後,耳順之年的洪根深亦逐漸地積累出寬博深厚、內斂含蓄的反思性思想。時代的洪流與個人生命的涓涓細流交互激盪,有時壯懷激烈,有時沉吟不已;表面上,洪根深〈曉風殘月〉或屬老人心境的暮年寫照,另一方面,卻也暗含了他反璞歸真的藝術修為。 〈曉風殘月〉以白雲組織畫面,右上方的雲氣與左下方的團雲相互聯繫,約成斜對角構圖。仿宋體字的文字內容語多感慨,確已不是愛上層樓的少年心境。全幅滿布大大小小的界格,充滿了斷斷續續的虛線,處處是虛虛實實的相互對比,交織出既簡單又複雜的圖像符號;〈曉風殘月〉裡的種種技法仍舊是後現代藝術常見的複製、拼貼、權充、挪用,只是,他已轉變得理性而節制。對比於洪根深壯年時期賴以成名的雄健豪放、恣肆飛揚的多媒材表現技法,以及他所曾經陳述過的文化批判理論,所有這些風格形式特徵,彷彿內爆(inplosion。語出Jean Baudrillard,1929–2007)一般地,都在〈曉風殘月〉的幻滅之中,昇華成另一種超越性的真實。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