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淡江

蔡蔭棠(1909–1998),出生於新竹縣新埔望族之家,求學期間曾受教於南條博明(1924–1932),在台北高等學校就讀時接受鹽月桃甫(1886–1954)的繪畫指導,奠定其繪畫基礎,1935年就讀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後返回新竹工作,仍維持創作的興趣,多年殷勤創作不斷,曾參加全省美展、台陽美展等比賽,也曾與畫友創辦「星期日畫會」。其繪畫運用流暢的筆觸 與大膽的色彩,展現出自我獨特風格。 本幅畫作〈淡江〉描繪淡水風光,站在河畔遠眺對岸景色,紅瓦白牆的老建築櫛比鱗次,由近而遠地鋪排延伸,在落日餘輝的映照下呈現出水天一色之自然景緻。畫家運用風景畫常見的三分構圖法,將建築與河面交接的水平線置於三分之一處,為畫面注入了穩定與遼闊之視覺感受。在表現技巧上,描繪物象不拘泥於細節,畫筆與刮刀並用,堆疊出豐富的肌理與層次感,用筆粗獷富有表現力,帶給觀者強烈之視覺衝擊,濃郁鮮明的對比色並置,更讓畫面有著野獸派色彩之強烈感受。 天空與河面部份在相同色彩之塗刷下,少了空間的延伸感,呈現出如現代繪畫般的平面化感受。整幅畫作運筆奔放且恣意,用色鮮明而大膽,畫家以現代繪畫之表現形式創作風景題材,透過欣賞畫作似乎也能感受到其沛然之創作能量。 出處:呂金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