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侵蝕的記憶3

黃至正(1988–) 出生於臺灣苗栗,在高雄成長,東海大學美術系碩士。第十屆桃源創作獎、2015年臺南新藝獎首獎得主、新北市創作新人獎等當代藝壇指標性獎項入圍肯定。於 2015 年受邀至日本茨城縣筑波美術館「新進藝術家育成展」參與展出。2016 年榮獲文化部遴選為Art Taipei「2016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 此作品為「侵蝕的記憶」系列作品中的第三號。該系列的各個作品的外觀及形狀都不相同,有的如房屋、山脈或衣服。在這如同一件襯衫的畫布裡,以縫線穿插整體,利用銀箔跟鋁箔分割成許多區塊。上面有著葉脈、昆蟲、蝸牛以及幼童的形體,在這些形體上運用不同的材質產生質感上的差異。 作者在創作自述中說明,他以家族相片為基礎,卻沒有將面容顯現出來,期望觀者能夠投射自身經驗在作品上。植物的葉脈代表著家族內所擁有的血脈,用縫線縫合成更緊密的聯繫。使用了兩種材質:鋁箔和銀箔。鋁箔不容易因時間和接觸空氣而變質,象徵著在記憶中不變的事實;銀箔隨著時間接觸空氣後氧化,象徵著記憶隨著時間的消逝而產生變化,有可能遺忘、模糊、扭曲等。作者利用了獨有的詮釋來看待記憶,讓觀者對記憶也有了新的觀點。 出處:翁瑄孺,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