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異象圖

吳學讓(1923–2013),號退伯,生於四川岳池。1948年杭州藝專畢業後渡海來台,首先任教於嘉義中學,1956年轉任台北女子師專工藝科教師。這些教學經歷影響了吳學讓的繪畫創作,運用蠟染工藝的〈異象圖〉即屬這方面的作品。全幅以書篆線條結構畫面。畫幅呈斗方型式,正中央布置一個方塊造型,整體構圖約呈「回」字形;以此而言,〈異象圖〉的畫面約可分為內、外兩層。內層色彩較飽和且紅、黃、藍、黑等色彩對比較豐富,外層色彩較淺淡而僅以土黃色為主。 色彩較飽和的中心方塊圖案乃由各種線條交織而成;或橫平,或豎直,或斜線,或曲線,其間點綴眾多墨點。墨點外圍皆加紅暈,墨點或兩兩成對而形似眼睛,或以線條連綴而形似七星連珠。 色彩較淺淡的外層方框以顛倒變形的「異象」二字進行重複性的書寫,直至墨線滿布。外框四角各有文字圖案:右上方為「延年」朱文印,右下方是吳學讓著名的簡化變形雞雛,左上方為太極陰陽圖案,左下方為款識:「異象圖,一九九七,四,退伯。」下鈐白文印「吳學讓」。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