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吳學讓(1923–2013),號退伯,四川岳池人。杭州藝專就學時期,從諸樂三(1902–1984)研究書法篆刻,並受到潘天壽(1897–1971)薰陶,畢業後渡海來台。金石派畫家服膺齊白石(1864–1957),尤其是齊白石的蝦蟹青蛙等水族題材,吳學讓多有臨習,惟不視為他自己的創作。吳學讓最喜愛的金石派畫家是吳昌碩(1844–1927),研究終生,體認深切,登堂入室。除了吳昌碩的篆書與繪畫之外,吳學讓亦臨習吳昌碩的題畫詩文與信札簡牘,取其書畫同法,筆墨相通之意,以求畫面上的整體格調更加協調。吳學讓書法作品〈鵝〉雖然有白描勾勒的四隻畫鵝圖案,仍是件獨立性更高的書法作品,不同於依附寫意畫法的題畫詩。較之吳昌碩的行草書,〈鵝〉之書法更注重濃淡乾濕的變化而以墨韻見長,更注重落墨行筆的輕重緩急而有較多的二王帖學遺韻。 吳學讓行草書〈鵝〉,款識:「朱淑貞詩,退伯。」下鈐白文印:「吳學讓印」。所書內容為南宋詩人朱淑真〈即景〉:「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朱淑真(1135–1180),又作朱淑珍、朱淑貞,號幽棲居士,南宋女詞人,文學成就較高而與同時代的李清照(1135–1180)齊名,惟因戰亂離散而作品傳世較少。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