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古牆

吳學讓(1923–2013),號退伯,四川岳池人。1948年杭州藝專畢業後渡海來台,曾任教於文化大學與東海大學美術系,從事藝術教育數十年,淡泊質樸。只是,在台海兩隔,政治戒嚴的時空環境下,吳學讓雖已在台灣組織了自己的家庭,仍然不時地想念家鄉的父母,也因此,兒時的回憶經常出現畫中。惟其性情敦厚,哀而不怨,作品多樂觀正面,較少負面情緒的表達。 〈古牆〉運用焦墨勾勒輪廓,並在傳統書法功力深厚的金石線條之外,理性而節制地渲染藤黃或朱膘;豐富的圖案造型組織成抽象幾何的簡潔構圖。畫面上方以大小不一的五個方圓組織成一個長條型,畫面下方則布置兩個圓形圖案;上下兩個圖案以橘紅色的暈滲予以結合,共同構成一組牆垛或窗櫺的意象。牆壁上滿布塗鴉,正是吳學讓童年時期的歡樂寫照。種種圖案隱含著家禽、阡陌、巷弄、菜園等等兒時回憶,最右邊的牆面上則嵌進了 「千秋」二字,祈願祝禱。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