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肚山麓

一九九五年,倪再沁獲得靜宜大學中文系的專任教職,自此由高雄北上定居台中,同時也離開孕育其黑畫水墨的南方土壤。一九九七年,他進入臺灣省立美術館擔任公職,官場四年的歲月,其聲名日隆,卻也創作量銳減。嚴格來說,他個人繪畫上的「黑畫時期」,便是由一九九五年步入尾聲,至一九九七、九八年正式結束。一九九八年完成的〈大肚山麓〉,以東海大學附近的大肚山臺地取景。大肚山坡勢極緩,臺地上大小鐵皮廠房林立,倪再沁用類似硬邊的有若麥克筆的線條,畫出畫面中心幾間工廠的輪廓,使得畫風出現他以往少見的現代設計感。工廠前方為一片雜草地與水泥道路,雜草的筆法屬於典型黑畫,筆觸短而稠密,墨色深黯微微透亮。草地上出現幾個圓形的巨大無比的水泥花圃,花圃中長出隨強風吹拂而彎曲向右的一叢叢芒草。芒草有勁草的寓意,其長線條流暢圓滑,尾端甚至出現抽象畫的透明滴流效果。工廠的後方,為連綿至臺中市區的大肚山麓,大肚山土質貧瘠偏紅色,倪再沁用含蓄的褐色淡淡染出傍晚臨暗時分的紅土地的色澤。山麓至遠處,一排水泥高樓被天際線壓縮,與天邊的黯淡天光融為一線。〈大肚山麓〉或許可以算是黑畫時期的終結作之一,其中現代硬邊與滴流的畫法,已經預示倪再沁二○○○年之後水墨語言的轉變。此作也是倪再沁公僕生涯留下的少數創作,這階段的他不為展覽而畫,而是為了暫離官場的繁雜紛擾,替自己尋覓出安然自適的一方天地,也因此〈大肚山麓〉看似沉鬱凝重,但筆墨狀態卻是十分寧靜悠緩的。 出處:倪又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7~199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