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山城.大廈

壓縮的空間,稠密的筆墨,深黯的色調中透露出隱微的亮點與光線,一種似乎是鄉愁召喚出的騷動感油然而生,這是倪再沁一九九○年代臻於高度成熟的黑畫風格,所給予人的典型視覺感受。他對於連綿的稻田與丘陵的交接,有著說不盡的依戀之情,他也不斷描繪著城市高樓大廈與山區林地的交界,前者無疑來自美濃鄉居歲月的經驗,後者恐怕源於他自小生長在多山圍繞的臺北城,而大學、研究所又都在陽明山生活求學的影響。一九九三年完成的〈山城.大廈〉,是尺幅如傳統冊頁般迷你的水墨小品。冊頁雖小,但貴在能小中見大,比起要苦心經營的大作品,筆墨的狀態也往往更加流轉自在,此所以八大山人的〈安晚冊〉,漸江的〈黃山冊〉,皆被視為他們一生藝術語言的高峰。倪再沁畫〈山城.大廈〉,亦有一番形構大場景的企圖,他很少在單一構圖裡同時置放稻田與丘陵,還有城市大樓與山坡林地,卻在此作以傳統山水的平遠法完整交代。前景為茂密的山林,足占據畫面的一半,並遮蓋著後方大樓的低樓層。中景的一棟棟高樓從樹林頂端竄出,樓房相連橫跨畫幅的左四分之三。樓房右邊剩下的四分之一,則直接可見林地後方為一片田埂交織的稻田。左邊的稻田自然為樓房群所遮蔽,但屋頂之後極遠處的田野,形象依稀可辨。稻田的未端連接至後景,為一片丘陵,這丘陵則像極了倪再沁畫的美濃。〈山城.大廈〉雖以平遠法畫成(平遠多重濃淡),但黑畫整體色調深而對比小,故前中後景又融為一體不分彼此,這點似乎與王蒙的造形特色又有所呼應了。 出處:倪又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