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瓶花系列11

在宋摹本〈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原作)畫面中,主人翁韓熙載所坐著的那張大黑木床榻,其靠前的側背板明顯比後方的板子要小,榻身前後沿的邊線亦前窄後寬。從西方自文藝復興時代建立起來的單點透視學來說,〈韓熙載夜宴圖〉的透視完全是錯誤的。不過,這種在古代中國繪畫(無論宮廷、文人或民間繪畫)屢見不鮮的「離譜」透視,後來卻被一些出身自學院體系、但又嚮往或試圖走回中國傳統的藝術家所使用。倪再沁當然是標準的學院派,他早期許多黑畫風景,單點透視的概念也都非常清晰。而今在〈瓶花系列(十一)〉這幅宣紙水墨油彩中,那張前窄後寬的矮腳小茶几,一看便知是他刻意為之的結果。黑畫用單點透視,因為畫的是眼前的土地,是茲土有情的臺灣,背後的精神是寫實。瓶花反單點透視,那是一種超乎現實的追求,是意欲與文人畫精神呼應的個人出世主義。在那張小茶几上,倪再沁畫了一個透明玻璃瓶,瓶中插滿文人喜愛的蠟梅。梅枝或直或折,線條似鐵條般蒼勁。圓形的小花球以透明朱砂色點染,倚於枝頭上綻放者多,亦不少已飄零。〈瓶花系列(十一)〉描述出一個寒冬中靜靜獨坐的寂寥小天地,梅花枯榮變化,人生又何嘗不是? 出處:倪又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5~200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