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九九峰.九二一過後

一九八○年代後期,倪再沁曾經居住於高雄美濃達數年之久。與許許多多西部平原近山脈處的農村一樣,美濃的景色有著典型的、淳樸的臺灣鄉下的泥土氣。那連綿一片的水稻田,田埂上偶然竄出的幾棵高高的檳榔樹,田邊低矮的平房、透天厝、農舍、豬寮……,以及建築物後方起伏平緩的重重丘陵,如此再平凡不過的景物,當年卻喚醒倪再沁重拾已放棄數載的筆墨紙硯,自此他的水墨形象漸漸遠離師輩(中原文人正統)的高山流水、亭臺樓閣,於是乎他一筆一筆種稻,一筆又一筆愈畫愈深,所謂的倪氏黑畫就此孕育而生。類似美濃時期黑畫的風景,相隔多年以後,又在〈九九峰.九二一過後〉一作出現,其中所不同者,是倪再沁在經歷了學術圈與仕途的風雨起伏之後,他對水墨語言的追求也有所轉向,黑畫的深鬱、拙澀,兼之一股草莽的悍氣,似已遠離他的生命情性;二○○一年開始,他在筆墨上嚮往的是一種不那麼深、不那麼密,卻在平淡中見諸圓潤而飽滿的氣質。因此,〈九九峰.九二一過後〉裡的稻田、房舍與檳榔樹,已不再用黑到發亮的宿墨進行最終勾勒,通篇皆淡墨積疊而已。從題材上來說,大地震之後的南投九九峰,由於山地的植被大量滑落,造成土石裸露,倪再沁為了貼切地表現災後幾近光禿的山峰,故用筆則更顯簡淡之意韻。 出處:倪又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1~200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