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遊戲規則(一)

大學時期主修國畫(專攻書法、篆刻),碩士階段則研究宋代山水畫的倪再沁,他藝術養成的血統似乎相當中原正統。然而,他自始至終對西方藝術潮流保持高度的興趣,一九八四年遷居高雄後甚至完全改畫油畫,更一度參與當時最前進的藝術團體臺北畫派。在前後兩件名為〈遊戲規則〉的大畫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倪再沁學習新表現主義的企圖。與〈遊戲規則(一)〉深暗混濁的效果相比,〈遊戲規則(二)〉採取白底黑線,故畫面的形象非常明確。此作在構圖上屬於主山堂堂式的純置中布局,一前一後的兩個裸體貫穿天地。前方的裸體採彎腰姿勢,上半身前傾九十度,雙手自然下垂並扶住小腿。後方裸體則為立姿,雙手放在前方裸體的背部,其面部微微朝下,五官雖然描繪得很約略,但感覺正注視著前者的肩胛。倪再沁以遊戲規則為題,從畫中兩人的動作來看,類似小學體育課常常練習的「人體跳馬」,而起跳之前的人體跳馬,其實也頗有性愛的意味。所謂的遊戲規則,到底象徵著運動或暗示情慾,大概也是倪再沁刻意製造的模糊空間。值得一提的是,此作的黑色輪廓線粗壯而帶有破碎感,加上白色筆觸撲滿的背景,以及數片沒有明確意象的黑色色塊,如此的繪畫語彙,相當類似美國新表現主義畫家蘇珊.羅森伯格(Susan Rothenberg, 1945-)於七○年代末至八○年代初期的畫風。 出處:倪又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2~201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