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不詳

作者黃則修,從1945年台灣光復時起,即活躍於國內攝影藝壇,時間超過半世紀。他熟諳各種類型的攝影,一生創作不輟,不但是著名的攝影前輩,在作品的創作思維上,更開啟「專題攝影」的先河;像他1961年的「龍山寺」和1962年的「被遺忘的樂園—野柳」這兩個創始專題,早已成為系列專題的經典里程碑,在台灣攝影發展史上永遠佔有重要地位。黃則修自詡為「台灣攝影的獨行俠」,事實上他除了各種靜態攝影的創作,更在新聞攝影工作,攝影學會發起、攝影報刊編輯、學校攝影教育,甚至報業攝影彩色印刷的技術引進和人力培育上,都有他人所無的經歷和經驗,是一個全方位並且有成就和影響力的攝影家。 本作為黃則修作品「淡河漣漪」系列之一,攝影時間應為1950年代 。這張作品畫面簡單,反射著亮白波光的淡水河上,一位水鄉居民,正站在小竹筏上,傾身向前努力推划手中一對斜張長槳,朝左前方向前進;這個人和竹筏,被耀眼的河水反光襯成黑色剪影,在多雲的天空下,成為醒目的視覺中心。這是一張完全取材於常民生活的美麗紀實影像。 出處:莊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