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龍山寺

作者黃則修,從1945年台灣光復時起,即活躍於國內攝影藝壇,時間超過半世紀。他熟諳各種類型的攝影,一生創作不輟,不但是著名的攝影前輩,在作品的創作思維上,更開啟「專題攝影」的先河;像他1961年的「龍山寺」和1962年的「被遺忘的樂園—野柳」這兩個創始專題,早已成為系列專題的經典里程碑,在台灣攝影發展史上永遠佔有重要地位。黃則修自詡為「台灣攝影的獨行俠」,事實上他除了各種靜態攝影的創作,更在新聞攝影工作,攝影學會發起、攝影報刊編輯、學校攝影教育,甚至報業攝影彩色印刷的技術引進和人力培育上,都有他人所無的經歷和經驗,是一個全方位並且有成就和影響力的攝影家。 本作為黃則修作品「龍山寺」系列之一,攝影時間為1950~1960年代。「龍山寺」是作者黃則修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之一,也是開啟台灣專題攝影先河的重要實例。他長期觀察感受龍山寺廟的建築和生活在那裡的當地居民,使這組影像創作,不僅是一張張紀實影像的匯聚,更能深刻體現那個特殊年代龍山寺的獨特性和芸芸眾生的精神樣貌。這張作品是一群當地婦女和孩童擠看廟中慶典活動的面孔和表情。 出處:莊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