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拾荒女版畫原版(木刻)

陳庭詩在50、60年代因為戒嚴的管制,大半時間都靜默待在圖書館工作,當時的官方文藝強調反共和光明面,反共刊物[自由青年]是1950年時創刊,但直到1958年才開闢了[木刻沙龍]的藝術專欄。在這種機緣下陳庭詩才又零星操作起熟悉的木刻版畫,並在專欄發表及推介版畫製作的技術,當然發表的題材自然要順應政府當局的禁忌,大多偏向描寫勞動與歌頌農村光明面的創作。這就是[拾荒女]當時創作發表的大背景。此件作品根據梅丁衍從[自由青年]所調查,應該刊登於[木刻沙龍]在1960.1.16這時間,這好像與作者在木刻原版後面所註記中央日報不太一樣,或許也有同時發表於報紙,但也有可能是有意避開政治敏感性或時間久遠所記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件難得的陳庭詩早期版畫的木刻原版,木刻刀法相當熟練,點線面的掌握適度分布,用逆光的強度效果來對比出女人拾荒生活的困境和不屈服。 出處:劉高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