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金比例

在藝術的世界裡,廖未林堅持不懈作畫,同時挑戰色彩與視覺的可能性,陶瓷家–王修功(1930-)談到廖未林時,說到:「不僅20多年前他在臺灣時,知道他的人不多,20多年後的今天,知道畫家廖未林的人,那就更少之又少了,但就設計與裝飾方面而言,廖未林在20多年前的臺灣,卻是響叮噹的人物」。創作於1999年秋天的〈黃金比例〉,採壓克力彩繪製,從數理的觀點上,黃金比例是一個定義為 (√5-1)/2的無理數,所被運用到的層面相當的廣,畫家們發現,按0.618:1來設計的比例,具有藝術性與和諧度,並蘊藏美學價值,能夠激起人們的美感,在達文西(1452-1519)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都運用了黃金比例。而廖未林將此概念,融入在此件作品中,畫面被分割成數個方格,在筆直的線段中,各式各樣色彩(鵝黃、藍、灰、紅、橘),還有隨意的抽象文字,在規範中又帶有隨興筆觸,達到美好的平衡。 出處:羅子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