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溪流

在50、60年代,逢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掀起一陣波瀾,廖未林當時未參與任何畫展與畫會組織,則低調地縱情於封面設計與裝飾美術的天地之間,在1956年至1970年間,是廖未林繪畫事業(封面彩繪)的黃金時期,可說是戰後初期臺灣美術設計專業者第一把交椅,其中代表性作品包含朱介凡(1912-2011)小說《擺江》、張漱菡(1929-2000)小說《七孔笛》,與瓊瑤(1938-)小說《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彩霞滿天》等等,除了封面,插畫、大型舞台設計、花布圖樣設計也是其擅長的領域。〈溪流〉創作於2002年,完成於美國洛城(洛杉磯),畫面分三個層次,蓊鬱茂密的樹林、清澈小溪與佈滿青苔的石頭,溪流汩汩流動,源源不絕的能量展現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藝術家不僅如實地呈現風景,也用畫筆創造出寧靜美好的人間仙境,整體傳遞出潔淨與靜謐之感。 出處:羅子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