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晴天

顧福生(1934-2017)長期描繪人像,觀其創作生涯可見創作風格的變化。自人物的表現由臺灣時期(1956-1961)瘦長、半抽象的擺姿,以及瘦長扭曲而無頭的軀體,逐步轉變為1990年代後的健美胴體。用色上由冷色調轉向多彩,布局亦由抽象空間轉為融合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與普普(Pop art)意味的風格,並融入現成物(Ready-made)的拼貼。顧福生的創作偏向即興抒發,夢境與生活中的視象皆能帶給他創作靈感,背景亦曾帶入東方元素與美國風景,題材多元。 《晴天》為顧氏移居加州後的創作。在一望無際的晴朗天空下,一片金色的海灣在下方展開,健碩的裸男徜徉空中,與海岸線調互相呼應。男子將臂膀向上伸展,併攏雙腿向後伸出,以體操般的姿態漂浮。他的身軀形成「L」字形,與椰林、沙灘和遠山組成的海岸線相對並包夾畫面,不僅將畫面切分為二重景框,也使淡色的天穹不致過於空盪。在一片以淡藍、淡黃與墨綠色組成的背景中,男子麥色的身軀顯得十分耀眼。顧福生以不同的黃色調描繪男子的肌膚,由明至暗的變化,產生肌肉結實的視覺印象。這也是其2000年代後人物畫特有的表現手法。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