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使(木刻原版)

江漢東,1926年出生於福建,於1948年來臺後就讀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後曾至李仲生於安東街開設的畫室中研究現代繪畫,試圖從東方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轉化為其自身的現代繪畫語言。1959年與秦松、楊英風、陳庭詩、李錫奇等共同創辦「現代版畫會」,積極拓展版畫的媒材與技法,讓版畫藝術從傳統的插圖或宣傳畫,重新定位為更具表現性的藝術形式。江漢東鍾情於早期立體派的結構語法,透過對於民間藝術與原始藝術的長期關注,發展出深具璞真意味的視覺風格。1968年罹患青光眼後幾近全盲,曾舉辦「最後畫展」,但藝術家仍堅持創作,並在艱難的身體條件下創造出新的塗繪風格。江漢東的作品曾參與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獲美國新聞處主辦之中國青年畫家榮譽獎、全國畫學會版畫類金爵獎,第七屆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獎創作獎。晚年亦曾舉辦多次大型回顧展。 江漢東的創作向來偏愛在民俗藝術、經史小說、敦煌佛像中獲得靈感,〈天使〉一作是其少數取材於西方文化之經典形象的作品。透過精密刻畫的細緻線條,藝術家描繪出天使的翅膀,以及天使與嬰孩的眉眼。天使與嬰孩相連的臉龐與眉目,體現了江漢東長期實驗的現代繪畫語彙,有關線條之於造型的多義性。藝術家亦透過刻意偏斜的對版,在黑色的線稿之外製造出另一層以淡黃色為主的色線,以線為主體製造出形體的質感與厚度。 出處:黃靜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