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之頌(51)

周瑛 (1922-2011),早期以寫實風格的黑白木刻版畫見長,1960年代起受到現代藝術潮流的洗禮,轉向抽象版畫創作。80年代周瑛創作了最具代表性的「石之頌」系列,以獨特的技巧,複雜的工序,運用紙板表現出仿如石頭表面的紋理和質感,驚豔藝壇,兩度榮獲「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文建會主委獎,不僅為臺灣現代版畫注入全新的面貌,也為自己的藝術生涯開創高峰。「石之頌」系列完全擺脫與傳統木刻的關聯,作品中無論就造形特徵、構圖佈局、明暗處理、動靜關係等而言,創意無窮,變化萬千,實為臺灣現代版畫發展中不可多得的巨作。睽諸周瑛1985年之前的「石之頌」系列作品,畫中的石片大多長邊向內捲曲,周圍呈現明顯斷裂的狀態。但從這一年開始,周瑛不斷地探索新的表現可能,原來的造形逐漸被取代,不僅捲曲的角度平緩許多,斷裂的情況也大為收斂。從〈石之頌 (51)〉可看出這樣的改變,長邊偶有破口但較以往工整,短邊收攏呈U形狀,整體弧面薄而輕盈,內外帶的明暗落差使得飄浮感更形強烈;三個元素似離又連,抒情互動,婆娑於神秘不可知的宇宙中。 出處:康輝安,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8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