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周濂溪

林玉山(1907–2004),兼擅膠彩畫與水墨畫,日治官展時期即已少年成名,二戰後任教師大美術系並長期擔任「省展」國畫部審查委員,影響台灣美術發展較大。此幅〈周濂溪〉即為林玉山少年時期入選第3回「臺展」(1929年)東洋畫部的作品。 周濂溪(1017–1073)為宋代理學家,亦即〈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畫中欄杆後方有盛開的蓮花,正說明了這個典故。此作以周敦頤焚香茗茶讀書為主題,符合中國肖像人物寄寓明志的象徵性傳統。頑石香爐、煮茶童子與周敦頤共同組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周敦頤坐在荷塘石欄竹叢之畔,三株挺立的闊葉樹或許是象徵高潔的梧桐,景深空間層次井然。 畫面左上方款識:「昭和己巳桂秋寫於風雅軒,林玉山。」下鈐雙印,朱文:「立軒」;白文:「林英貴印」。林玉山本名「英貴」,字「立軒」,最後才以「玉山」作為畫名;「風雅軒」則是林玉山嘉義老家世代經營的裱畫店。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2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