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映(ⅠⅤ)

蔡蔭棠(1909-1998)生於新竹,1925年入新竹中學就讀,受新竹地區的西洋畫啟蒙者——南條博明啟發而從事油畫創作,1929年保送入臺北高等學校,受教於塩月桃甫(1886-1954),1932年前往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系就讀,1935年返臺,1953年應大同中學聘任移居台北,結識張萬傳(1909-2003)等人,1955年創辦「星期日畫會」,1964年與陳銀輝(1931-)等人共組「心象畫會」(1965年更名為「世紀美術協會」),1977年移居美國。作品曾多次入選省展、臺陽美展等展覽。 〈映(ⅠⅤ)〉中的景物,以及倒映於水面上的景色皆被簡化為各種幾何形狀,藍色作為主要色彩,岸邊的元素以傾向冷色調的綠色、或以偏向暖色調的黃、紅等色彩填入,為原本較冷冽的畫面增添韻律與生氣。在此,蔡氏蛻變自早期寫實具象的畫風,摒除透視法的使用,轉往簡化物象、冷暖色彩的試驗,此實踐既意味其個人風格在1960年代的階段性轉變,亦相應於彼時置身抽象藝術風潮的臺灣畫壇氛圍。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