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峽系列-19

張才(1916-1994),出生於臺北,1934年在大哥安排下,赴日研習攝影,深受《寫真時代》雜誌主編木村專一所推動的新興寫真運動影響。1936年返臺,開設「影心寫場」。1940年臺灣開始推動皇民化運動,1942年張才帶著妻兒移居至上海。1946年帶著家人返臺,並於太平町的王井泉山水亭開設「影心照相館」。1948年臺灣文化協進會和臺灣省藝術建設協會進會聯合主辦張才首次攝影個展,於中山堂的迴廊展出51件作品,包括上海時期作品、人像、各地民俗風采的寫實風格。1957年於延平北路成立「大新照相材料行」,並投入彩色冲洗的業務。1964年開始,不再參加國際性沙龍比賽。1989年臺北夏門攝影藝廊舉辦張才《1940年代。上海》攝影展。   「三峽系列」是張才在臺北三角涌(三峽)以客觀視角拍攝臺灣庶民文化作品,述説庶民對内在深層底蘊的認可及接納。作品内的群衆被標牌上的「百聞不如一見、奇怪活獸、古今罕見」標語所吸引,標牌上的圖案顯示是基因突變的猴面豬身和半身犬,吸引了大批的群衆觀看這奇異珍獸,從作品可感受當時民衆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與興奮。 出處:徐瑩芯,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