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峽系列-17

張才(1916-1994),臺北大稻埕人,1934年於大哥張維賢安排下,前往日本東京研習攝影。1942年與妻子一同前往上海,並記錄上海街頭景色。1946年戰爭結束,張才與家人返臺。1948年6月11日-13日於中山堂舉辦首次攝影個展,共計51件,展出作品有人像靜物、臺灣風土民俗與上海作品。1955年曾任基隆新穗影展指導老師。1957年於臺北「美而廉」畫廊舉辦展覽。   攝影史學者簡永彬在《張才》書中記述:「1956年與臺灣大學人類學者陳奇祿合作的《臺北縣新莊大衆爺廟的遊境行列》系列,留下了從南部客家文化所傳佛、道混合的民間信仰珍貴影像,包括:信衆爲求神明寬恕、自認爲有罪的做「扛枷」套在脖子上的婦人、大衆爺前各司判官、將軍、神輿與刑具等。」。本作品中以眾信徒們爲首的三人,其中較年輕的少年揮舞著手中的劍,與左方另一位並列且踏著相同的步伐,進行著對神明的供敬儀式。周圍的信徒們頂著烈陽,圍繞在旁觀看乩童演出。由於人數衆多,場面十分熱鬧,爲了讓孩子看到前方的表演,後方一名信徒甚至必須把孩童放在肩上。當時的民俗文化,都在張才的鏡頭前化爲永恆,也讓觀者重新見證當時熱鬧的情景。 出處:徐瑩芯,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