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峽系列-13

  張才(1916-1994) 出生於臺北大稻埕怡和巷。1934年赴日學習攝影。1940年張才携家戴眷往上海移居,主要是爲了到上海與家人同住之外,也是爲了逃離當時臺灣皇民化運動之下的兵役徵召。1946年張才帶著家人返臺,並在太平町王井泉的「山水亭」内開設「影心照相館」。228事件之後,「影心照相館」已搬遷至延平北路德記百貨商店内。1957年成立「大新照相材料行」,並在衡陽路成立「福德照相材料館」。1946年6月16日的台灣文化協會在張才、鄧南光、李鳴鵰、薛天助、李火增5位攝影委員的努力下,很快展開了戰後台灣攝影界最初的團體。終年持續拍攝下臺灣在地影像記錄,為臺灣重要攝影家之一。   大衆爺「遊境」行列的民衆在田徑的小路上行走,張才用攝影在地民俗民情,記錄以一種正面、平實的手法來拍攝一張張庶民的容貌。本作品最爲鮮明的主角是揮著三叉戟的少年,左右兩位也是拿著長杖揮舞著。少年演的乃是八家將,踩著傳統戲曲爲基礎的「鬼步」步伐,緊握著手中的三叉戟對準著鏡頭,蓄勢待發,類似兵士面對敵人的模樣,守護著心中對信仰的火熱。 出處:徐瑩芯,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