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峽系列-3

  張才(1916-1994),出生於臺北大稻埕。1934年赴日短期留學,當時日本正值歐美現代主義思潮興起的「新興寫真」,受其影響的張才因而發展出日後客觀寫實的攝影風格。1936年回到台灣後,於台北開設「影心寫場」。1942年到1946年間,張才隨家人遠赴上海從商,期間所拍攝的「1942~1946,上海」也成為經典之作。回台後,1950年,張才開始隨著人類學者做田野紀錄,持續拍攝社會紀實與原住民的風俗民情。張才的作品不刻意地追求形式主義外觀,靈活運用各種手法來應對畫面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本作品被刊載於《張才Chang Tsai》、《台灣攝影家群像【7】張才》,拍攝地於臺北縣三峽鎮(現新北市三峽區)。扛轎人身穿長袖,戴著貝雷帽阻擋炎炎烈日的侵襲,肩披毛巾,扛著神明的轎子遊街,像是對張才突如其來的近距離拍攝感到疑惑,皺了皺眉,額頭上的皺紋在烈日的照射下更加清晰而明顯。恰巧的陰影使臉龐的光線明暗對比刻畫出主要人物的神情,突顯在廟會當下人物的心理張力。 出處:池美霖,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約195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