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挑夫

這一張完全可以體會許淵富在攝影創作上的匠心;這作品的原作負片僅拍攝一挑夫, 但許淵富認為前面的空間留太多,未免單調,逐興起暗房加工合成的念頭。在構圖思定後,放相中把挑夫一前一後設定好,一大一小,色調上也力求一深一淺的加工;放相的時侯,先要把定框器,把挑夫負像的座標先訂好,先用原負像底片即藥膜面朝下的光源來放大挑夫,這時放大的色澤要加重,即增加曝光時間,另一面小挑夫的放相技巧,則把原底片翻轉,即保護光面朝下放大,並減少曝光時間, 讓顯相後挑夫的色澤及濃度有所差別,即色澤較重、較大版面的挑夫,與版面較小、色澤較淡的挑夫之間有立體、縱深的感覺。使用僅有一張底片、利用底片翻轉、左右合成相同的被攝人物,是整個最巧思的地方。這一張作品《挑夫》,也入選曰本《PHOTO ART》攝影比賽三等獎及參加《中日交換影展》展出。 出處:簡永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