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霧社

馬白水(1909-2003)出生於遼寧本溪縣,1929年畢業於遼寧省立師專美術及音樂科,畢業後因戰事紛擾,先後任教於遼寧、吉林、北平等地的師校及中學。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隨即辭去教職南下遊歷山水紀錄風景,並於1949年渡海抵臺,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27年。在1964年在他遠遊東南亞後,逐漸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彩墨時期」,並在後期持續以此風格創作並發揚光大。1974年退休後,馬白水移居紐約曼哈頓,開始其旅行全美及世界各地寫生、展覽、講學的生涯。 馬白水於1990年的水彩作品《霧社》,使用中國毛筆而繪出的寬大、富含水氣筆觸,被畫在吸水性強的中國宣紙之上,彩墨的堆砌與融合為畫面創造出特殊的暈染效果,也建構出一篇令人身心開闊的山湖水色。畫面中央貫穿的河流切開兩岸,也劃分出色彩與構圖上的明暗、色系對比。坡勢矮小的土坡與陡峭山石、鮮豔且亮麗的草綠、黃色調以及藍綠相間深色使用,在兩側的相互對應與映襯之下,成功布局畫面,使其達到一個美的和諧的畫面。後景的雲霧繚繞與若隱若現的高山,可見其使用了中國傳統水墨中的「三遠法」,從顏色變化來看,山勢的描繪上卻是以山頂最為明顯,視線愈往下走山腳則逐漸隱沒於水氣之中,作品中使用了不同且多樣的視點描繪景物。 出處:鄭婷,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