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紐約

馬白水(1909-2003)生於中國遼寧省本溪縣山城溝,1929年畢業於瀋陽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因「九一八事變」,於1932年逃往北平,任教於北平私立大成及知行二所中學。1934年,聘任為教育部首創的國立東北中山中學教師。1948年11月底自上海赴臺灣寫生兩個月,1949年在臺北中山堂光復廳舉行「馬白水旅行寫生畫展」,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圖畫勞作專修科(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教;1974年利用休假機會前往紐約旅行寫生;1975年退休,定居紐約。2003年1月6日晚間,馬白水於睡夢中離世,享壽九十五歲。   馬白水於1973年開始對絹印版畫產生興趣,並嘗試以多版套色的方法表現彩墨畫的氣氛,這或許與他曾擔任上海英華彩色印刷廠廠長有關(1947,為期一年)。〈紐約〉(1974)是感光絹印版畫,屬於孔版(Stencil)印刷的一種。這是把有黑色圖像的透明片,放置在塗有感光乳劑且烘乾的網框下,緊接著在曝光檯上進行感光;被黑圖遮光的感光乳劑不會硬化,故可洗去而留有孔洞,油墨便透過這些孔洞印於紙表。〈紐約〉描繪的是座落在曼哈頓島東河河畔的聯合國大廈。然而,何以這棟「火柴盒」建築看起來如此挺拔雄偉?此乃作者壓低地平線好讓地面以上的空間加大,再將大廈誇張變形、高聳入雲;如此一來,也使得其他建築縮小,造成了強烈對比的感受。此作鮮黃的天空與紫色調的建築、倒影搭配得宜,白色雲層亦與右下方白樓相呼應。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