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國最南端寫生

馬白水(1909-2003)出生於遼寧,畢業於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先後任教於遼寧、北平等地,1948年因時局混亂而輾轉來臺灣寫生,並於臺灣師範大學任教27年,培育無數美術後進。1960年代旅遊東南亞與歐洲各地期間,接觸許多西方的創新思維,促使馬白水創造出中西融合的彩墨繪畫,並以宣紙和毛筆作畫,1988年馬氏發表的〈白水彩墨繪畫觀與十二講〉即記載著西方現代思維與中國傳統繪畫精神融合的繪畫觀。 《泰國最南端寫生》創作於1963年,此時正值東南亞寫生旅遊的時期,印象派、野獸派(Fauvism)的風格與色彩漸漸的融入於馬白水的繪畫語彙中,與同時期主流畫壇偏向具象畫風迥異,特別是1961至1966年,馬白水嘗試以印象派的點描法(Pointillism)描繪物件的色面、光影,並以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那般簡潔的色塊構成物件形貌,可謂馬氏作品融入東、西方風格的試驗期,經過此趟東南亞之旅後,逐漸形塑出彩墨與水彩合併的個人風格。《泰國最南端寫生》即可見點描法與野獸派之特色,畫中景物在光線中呈現多彩的分光效果,並擺脫固有色的描繪,轉而以豐富的色彩來強調畫家內心情感。而構圖依舊為畫家所重視的部分,纖細的樹群將畫面一分為二,並對稱於遠方的粉色地景,色彩的律動性與嚴謹的構圖皆使畫面整體達到平衡、對稱之穩定性。 出處:黃歆,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