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太魯閣口寫生

馬白水(1909-2003)生於遼寧,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畢業,1948年渡海來臺灣,並於臺灣師範大學任教。1957年編撰、出版的《水彩畫法圖解》,為臺灣水彩畫美學奠定典範。1960年代,因旅行日本、東南亞以及歐洲各地,接觸到西方藝術的創新思維,開始將彩墨與水彩技法融合,蘊生出中西融合、獨樹一幟的彩墨繪畫。 馬氏有著深厚的水墨創作根底,其作品風格多彩是與他對「原色」的偏愛有關,並呈現出某種野獸派(Fauvism)風格。他將自身的繪畫歷程劃分為「描寫自然」、「表現自然」、「創造自然」三個時期,此作《太魯閣口寫生》屬「表現自然」時期,可見其以高明度、高對的色彩表現山峰、岩壁、峽谷、溪水的遠近錯落,並呈顯中國繪畫中「三遠」(高遠、深遠、平遠)的空間表現,其中,左下方佇觀的人們,對比自然的宏偉,一方面展現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母題範式,也呈現馬氏對中國繪畫的研究成果,然而,該作也透過大塊面的色彩平塗與層疊,降低空間的深度感,增添畫面的平面性,由此顯示馬氏結合中國繪畫與現代藝術的寫生實踐。 出處:邱俊達,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