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達見路上寫生

馬白水(1909-2003)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山城溝,1927年入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美術兼音樂體育科就讀,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馬氏隨學校遷居並得以到各地寫生。二戰結束後,他為了專事寫生而辭去印刷廠廠長之職,旅行於京滬、蘇杭等地,1949年來到臺灣,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教,1953年成立白水畫室,展開長達二十多年的美術教育生涯,其重要著作為《水彩畫法圖解》(1957)。 1957年,正值馬白水開始前往花蓮縱貫公路等山區景點寫生的一年,根據1958年所作《達見吊橋》的主題,可推知《達見路上寫生》可能為同階段的創作。在《達見路上寫生》中,馬氏描繪山的一隅,透過層疊的點狀筆法為不同山勢塊面增添量感,色彩極為光亮多彩,由此反映出馬氏以豐富的寫生經驗,結合1950年代對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光影運用研究,以及精準掌握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因強烈陽光而產生的地景風貌之成果。 出處:陳嬿晴,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5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