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四重奏計畫

李明維(1964-)生於臺中,14歲時赴美,1997年畢業於耶魯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隨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參與式觀念藝術,如《晚餐計畫》、《客廳計畫》等。李明維在美術館內創造出讓觀眾的記憶與思維得以交流的空間,透過與陌生人的對話與互動,探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性,對日常經驗的再思考,以及個人的記憶如何與外在世界產生聯繫。李明維現以紐約為據點持續進行國際性的藝術計畫,其作品典藏於惠特尼美術館、波士頓美術館等藝術機構。 2005年創作的《四重奏計畫》為一空間音響裝置,展示間搖身一變為共鳴的音響,四個演奏不同樂器的螢幕面對牆壁,和諧的演奏出由1900年移民至美國的捷克音樂家──德佛札克所創作的《新世紀交響曲》,結合了歐洲古典與美國本土的新興音樂元素,相融出新世紀的民族樂,也隱喻李明維自身對美國文化衝突與融合的過程。在黑暗的空間中隱隱可見倒映在牆上的光線,但每當觀眾想要接近閃爍的光源,該螢幕的演奏聲便會停止,隨著參與者移動而消長的旋律,使「觀眾」在此化身為「聽眾」,由聽覺取代了以視覺為主流的藝術觀賞經驗,是藝術家所要強調的「藝術給予人們超越視覺的感官經驗提昇」,使人們思考藝術抽象的面向,以及自身與藝術的關係。 出處:陳映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