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奈良春日大社

石川欽一郎(Kinichiro Ishikawa 1871~1945),日本靜岡縣人,雖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但藉由旅行、寫生及拜訪名家,鑽研英國水彩畫,卓然有成。在1907~1916、1924~1932年,兩度到台灣教習美術,前後在台度過17年的歲月,啟迪無數的年輕子弟成為台灣第一代西畫家。1927年更偕同倡議臺灣總督府舉辦美術展覽會,實際參與創辦過程,開啟臺灣官辦競賽性美展的傳統,而此傳統一直延續至今。石川為日據時期的台灣開啟了近代美術篇章,是位重要的導師級人物,影響至為深遠。 位於日本古都奈良的「春日大社」,始建於西元第八世紀,是日本重要的神道教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石川這件〈奈良春日大社〉的水彩寫生繪於1930年,色彩清柔淡雅,兼有氤氳的溫潤水氣,讓歷史悠遠的宗教聖地,壟罩在一片祥和靜謐的氛圍當中。技巧上偏向於英式透明水彩所慣用的重疊法,運用碎筆層疊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彩度重量與筆觸,由神社的入口階梯逐步向外放鬆紓緩,營造深遠的空間感,也讓視覺聚焦,是件清新雅致的怡人小品。 出處:潘顯仁,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3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