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曬花生

  鄧南光(1908-1971),本名鄧騰煇,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新姜家族,曾赴日就讀法政大學,在學期間對於攝影更感興趣後,購入萊卡相機並參加大學社團,作品連續入選《CAMERA》與月刊《Leica》寫真雜誌。在日期間,受到當時的新興寫真風潮的影響,主要作品大多拍攝大眾生活的寫照,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1935年返台後開設「南光寫真機店」,經常與同好交流攝影技術與拍攝心得,並舉辦設影活動,爾後常被稱為南光先生。曾於1953年開創「自由影展」,曾擔任中國攝影學會在台復會發起人,1954年當選中國攝影學會理事,1964年起發起設立「台灣省攝影學會」(後更名為台灣攝影學會)並任首屆理事長直到,1971年因心臟病而逝世。其一生投入攝影活動、提攜後進,協助發展台灣攝影其貢獻影響至深,為台灣重要攝影家之一。   本作品中兩個竹篩裡裝了些許的花生,正擺在日照之處。兩個竹篩的編製法不太相同,加上花生的顏色看似有些許不同,感覺已被篩選分類過般的平鋪在篩子上。畫面右方還擺設了一個竹簍,應是為了丟棄或放置其他物品所設置。竹篩一大一小的堆疊於竹架上,竹架的底部隱約可見有輪子可推動,主要功能應是便於移動所被設計之推車,由此可見竹製用品在當時日常生活中應常被多功能的使用。竹子的開口處,與竹簍、竹篩的圓形視覺上形成了許多幾何造型的疊合,顯得耐人尋味。而斜斜的影子也彷彿提醒著觀看者,這並非日正當中的時刻。鄧南光以敏銳的觀察力與客觀理性的態度, 記錄下了許多台灣過去的人文風景。 出處:簡佑庭,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