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少婦

  鄧南光(1908-1971) ,本名鄧騰煇,生於新竹縣北埔鄉。1929年留學日本的法政大學經濟學部,參與學校社團「寫真俱樂部」,開始探究攝影的奧秘。1935年返台開業,創立「南光寫真機店」,以攝影為職業,並以店家二樓作為攝影同好基地。受1920-1940年代日本的新興攝影運動影響,作品風格為獵影方式,強調構圖美學,嘗試中途曝光、實體印樣、蒙太奇、新即物主義,擅長用其最愛的萊卡小型相機進行「捉拍」,而以上特點皆是新興寫真的思潮觀念。   1963年成立台灣省攝影學會,定期舉辦外拍活動,鄧南光在擔任《台灣攝影》雜誌主編,人體藝術和時裝仕女,是雜誌封面兩大首選主題。人像是來自西方一項經典的題材,從肖像繪畫到攝影,人像皆是藝術家想探究的主題內容。民初隨著新式教育、「解放身體」的思想,女子開始穿著洋裝鄙棄貼身的旗袍線條,使女性外出工作或參與戶外活動更加方便。 1930年代是台灣在日治後期受西方文化衝擊的巔峰,從老照片中女子衣著無袖洋裝、平貼頭、精緻的首飾,洋裝上充斥著美國普普藝術風格的花樣,莞爾一笑,看起來寧靜而美好。 出處:柯惇敏,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