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挑夫

這張由下仰望高處拍攝桃夫的作品, 背景是一高架輕便軌道, 由此可判斷是瑞芳、九份一帶的礦廠,オ需要有輸送媒礦輕便的軌道,而這輕便軌道,有時也變成附近居民,生活採集、或居住行走的捷徑。 圖中鄧南光取景的構圖, 他巧妙運用輕軌道與天空佈滿的電線,形成交錯的意象,而挑夫的剪影身軀、與下方的宣傳用話《放火燒山是犯罪的》,形成有趣的連想外,這些《刺點》即輕軌便道、挑夫、宣傳布條, 所構造此作品《挑夫》的畫面,很合符他在日本留學,所受《新興攝影術》思潮的影響,即對景物所能產生的點、線、面,新的造型結構、仰角度的描寫, 衍生出新的現代攝影造景觀看的視差, 晝面瀰漫一種不安的氣息。 晝面中的桃夫, 應不是礦廠工作中應有的場景, 更令人連想, 或許是臨近的在地人,去檢拾礦場流落的剩餘渣媒, 潻補家中也說不定。 出處:簡永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