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刀架

鄧南光一生所保留他親自放大的原作不多, 早期由長子鄧世光先生, 整理出一批作品給文建會典藏, 對研究鄧南光前輩所表達他自身攝影美學, 開了一扇大門;2005年經由簡永彬先生搶救並數位化他一生作品, 對前輩從日治時期留學法政大學, 參加寫真俱樂部, 與世界同步探觸新興攝影術的萌發, 但這批風格, 仍舊帶有日本攝影風潮中、軟調面的《藝術寫真》的描繪;就如這一張被命名為《刀架》的作品, 飽滿的構圖,比對己數化原圖的大小,可以感受到前輩格放的跡痕, 溫暖的咖啡色調、稍帶柔焦的景深等多是表達個人視覺美學的主張要素之一, 這與後學研究者, 大多偏向個人寫實風挌的見證, 留下不少可討論的空間。 50、60年代的鄉野台灣, 特別是小鎮風情, 樸質勤奮的庶民生活. 商店、住家、毗鄰而居, 刀架上顯示各種用途的刀型, 在背光剪影的取景上, 構成有趣、飽滿的常民生活的寫照。 出處:簡永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