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澤國

這件以紙本彩墨所繪的〈澤國〉,係以平視取景特寫,水岸邊稀疏的蘆葦草,在北風吹彿之下,迎風搖曳之畫面。到了冬日,蘆葦凋零因而僅存稀疏幾株伴著枯草,透過葦草之間隙,可以明顯看見後方的水面以及坡岸。蔡草如以灰淡的透明水彩作此畫,然後再以淡墨醒題層次。上半段留下大片餘白而顯空靈。左上角以行書題署「澤國 乙卯冬日 蔡草如寫生」,未鈐印。顯然此畫作於1975的乙卯年冬日之現場寫生所得。 北宋歐陽修有所謂「蕭條澹泊,此難畫之意」之名言,對於中華古來文人畫論之形成,頗有啟發。此畫畫境空靈荒遠而具滄桑感,也頗合於歐陽修所說「蕭條澹泊」之意境。喬木雖然高大硬挺,然而卻往往易為強風所吹折,隨風搖曳的蘆草,卻更能適應強風的摧殘,其柔中帶有韌性的生命特質,正如《老子》所云「柔弱勝剛強」之道理,這也頗合於蔡草如「有容乃大」、「謙合融通」之人格特質。或許如是之理由,讓毫不起眼的水岸葦草,能夠吸引蔡草如用心寫生而納入畫材的主要因素。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