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流韻

此圖以粉彩為材質所畫之寫生稿,名為〈流韻〉,但畫面上完全沒有任何題署或鈐印。不過,國立臺灣美術館卻典藏一件1974年依照此寫生稿所繪製而成的正式膠彩畫,也同樣將畫題訂為〈流韻〉。雖然此一粉彩寫生稿未署年款,但據蔡草如長子國偉所說,是1970年取景自竹崎一帶山谷竹林景緻。如用此寫生稿與另一幅膠彩正式畫作相互對照,則可明顯看出,構圖和造型幾乎沒有什麼變動。審視此粉彩畫稿,仍隱約可見鉛筆草稿之痕跡,顯示出其取景構圖之審慎。 蔡草如畫〈流韻〉之粉彩寫生稿,主採近距離俯視特寫取景,以山澗流泉為表現之畫眼,近景則畫大竹叢以增景深效果。粗大而高聳的孟宗竹從岸邊長出,畫面僅取自竹叢的下段,竹子中段以上均突出畫面上緣而不見其梢,竹叢間穿插部分竹筍,也看得到少數已經被收割過竹筍之痕跡。中景溪澗的流水似乎潺潺有聲,將水的流動感捕捉得相當到位,動盪的水面,隱約映照著綠色的竹影,為畫面增添生意而且有助於大局感之營造。 出處:黃冬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