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墨(一)

呂佛庭(1911-2005),出生於河南省泌陽縣,原名天賜,字幅亭,後改為佛庭,號半僧。就讀於北平美專時,曾受教於齊白石、秦仲文等名師,渡海來台後,任教於台中師範學校,直至1973年退休為止,曾獲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等殊榮。擅長水墨山水,最具代表作品為四件百尺長卷的山水畫巨構,展現出地理人文及山川之美。 呂佛庭自幼即浸淫於詩、書、畫的薰陶之中,深具傳統繪畫之筆墨內涵,而多年來茹素禮佛的生活亦深刻地影響其精神與人格,是以能在晚年的創作之中融貫古法、變化自然而塑造出自我的個人風格。在本幅畫作之中狀似高聳的連綿山峰,細看之下卻是由許多塊狀所組成,而由於塊狀與背景墨色濃、淡關係之變化,形成了一座座自近而遠,雲霧繚繞的山峰,極具趣味性。畫家在創作山水畫時「以心為師」,利用現代抽象繪畫之自動性技法,取代了傳統筆墨之皴法,把握自然造境之精神所在,不刻意求其形似,創作出極富有創意之現代山水畫。 款識:「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呂佛庭」 鈐印:白文「呂氏佛庭」,朱文「半僧」 出處:呂金龍,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