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野

秦松(1932-2007)生於中國安徽盱貽,1949年來臺,隔年就讀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開始創作版畫。除了繪畫,秦松還擅於詩文。1953年,跟隨李仲生(1912-1984)研究現代繪畫理論,後來加入「東方畫會」,1958年與江漢東(1926-2009)等人成立「現代版畫會」。1959年版畫作品〈太陽節〉榮獲第五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榮譽獎,一生致力於臺灣現代藝術的發展,卻在1960年因〈春望〉(一說為〈春燈〉)、〈遠航〉被疑污辱元首而遭情治單位調查,是為「秦松事件」。1969年遷居美國,2007年逝世於紐約。   秦松的作品色彩鮮明,慣用極簡線條、幾何圖形等單純的造型語言,以及平塗、層疊的交錯技法進行創作。其中往往蘊藏著詩意與哲理,呈現出非現實、感性且形而上的獨特氣質。作於1966年的〈原野〉,是雕於木版印製而成的凸版版畫。作者運用紅、藍色調表現原野與馬,加以黑色的不定形塊面裝飾馬身。可以看出,探討純粹形、色、線的靜觀表現是此作的主要宗旨。另外,大地如血染的紅,馬匹如海水的靛藍,這些都強烈地衝擊著觀者的視神經;同時,馬兒扭動、緊繃的姿態,也讓觀者在心中產生一些不安的情緒。概言之,這件作品的造型雖是具象的,而色彩卻是精神化的,可以提供某種程度的心靈想像。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