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為了米

汪刃鋒(1918-2010)原名汪亦倫,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全椒縣,於1936年在魯迅(1881-1936)倡導的新興木刻運動影響下,自學木刻和素描。1942年在重慶組織中國木刻研究會,1946年在上海擔任中國木刻協會常務理事兼展覽部長,1948年抵臺灣寫生,並在臺北市舉辦「刃鋒寫生畫展」,1949年3月由香港經武漢至開封中原大學任教。早期作品多表現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之後的作品多呈現生產建設和名山勝水的風貌。2010年12月1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2歲。  〈為了米〉(1948)是雕於木板的凸版版畫,描繪的是二二八事件發生前,米糧不足、物價上漲,造成臺灣人民恐慌搶米的紊亂情況。此時的汪刃鋒一如既往地關注社會下層民眾,用木刻藝術揭露社會的腐敗以及人民的痛苦和需求。此作刀法粗獷有力,黑白布局錯落分明,捕捉了人們爭先恐後,搶奪白米的瞬間。畫中人們的臉上,盡是驚恐、無助與絕望的神情;前方人物的肢體動作呈現了劍拔弩張的氣勢,後方背景人物鼓譟不安、推來擠去;婦女苦苦哀求,男人大打出手,血淋淋的街頭衝突事件一觸即發。〈為了米〉以黑白木刻簡練概括的創作語彙,傳達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4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