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默象(十二)

廖修平,1936年生於臺北。195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2-64年留學日本。1965-68年旅居巴黎,進入法國國立巴黎美術學院油畫教室,以及版畫17工作室進修,受教於海特(Hayter)教授。1973-76年在臺灣提倡現代版畫。1977年應日本國立筑波大學之邀任教二年半。1979-1992年美國西東大學藝術系版畫教授。1988-1991年應邀至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講學並至南京藝術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主持現代版畫研習班。1994年與謝里法、陳錦芳合力籌辦「巴黎文教基金會」。2002返臺繼續繪畫和版畫創作。 門、生活、陰陽、茶具、酒瓶…等符號是廖修平過往旅程的象徵;岩石象徵自己堅定的意志,正方形、菱形的窗框是隱喻內在心象觀望外在不斷輪替更迭的現象。但在1998年獲國家文藝獎,回臺領獎時,觀看臺灣社會窮奢極侈的表象,極為痛心;1999年起,放下原本高彩度的運用,改以黑白的色調創作,再加上921大地震的衝擊,沉默的廖修平開啟《默象》與《結》系列作品,默象在畫面還留有生活的符號,再配合繩結作象徵;《結》系列則僅是繩結纏繞著窗框或門框的架構。以一支鐵鎚、一根釘子、一塊三夾板,在版面一敲打、一凹陷,剛柔並存,擊出內心的不滿與對這塊土地的疼惜。〈默象十二〉作於1999年,是類木刻(Quasi-woodcut)製版,凸版方式印製。 出處:黃郁生,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