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平定臺灣戰圖(十一)渡海凱旋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臺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1756-1788)率眾抗清,林爽文被推舉為盟主大元帥,建元順天。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派福康安(1754-1796)為統帥,海蘭察(?-1793)為參贊大臣討逆。抵臺清軍裝備精良,指揮得宜,經歷多場激戰,擊潰各路義軍,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正月、二月捕獲首領林爽文、莊大田(1734-1788)等人。為紀念這次戰役,乾隆敕命宮廷畫家姚文瀚繪製《平定臺灣戰圖》冊12幅銅版組畫中的〈渡海凱旋〉圖稿,並交付造辦處以蝕刻法(硬防腐蝕劑腐蝕與細點腐蝕)鐫印。 〈渡海凱旋〉表現的是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十七日,福康安與海蘭察等人於戰役結束後率領船隊凱旋廈門的情景。畫中海面波濤洶湧,形態類似馬遠《水圖》卷中的〈層波疊浪〉;雙桅「福船」(又稱「福建船」)帆檣林立,由遠而近,自臺灣經澎湖將抵廈門,畫面布局體現臺灣海峽海地理方位。船尾龍旗迎風招展,船頭兵丁手持刀盾,將士們泰然危坐,船頭擋浪板飾以獸面紋飾。山石仿水墨畫皴法,能表現陰陽向背;水紋層層疊疊,步步推進。山與水雖然呈現層次,但空間感不強,全圖主要以戰船體積(由小到大)表示空間之深度。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7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