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平定臺灣戰圖(一)諸羅解圍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在位60年,文治武功極其鼎盛。為了志述盛事,弘揚武功,往往敕命中外宮廷畫家根據重大戰役和事件創作繪畫。這些「戰圖」除了手繪外,還大都製成銅版畫。這是因為西洋銅版畫視覺效果逼真,又可大量複製賞賜給皇子、大臣,或庋藏於各地行宮、寺廟。於是宮廷畫家奉命把平定準部回部、兩金川、臺灣、苗疆叛亂的戰事一一起稿並用銅版畫的方式付梓印製,以彰顯乾隆的「十全武功」。 其中的《平定臺灣戰圖》冊12幅銅版組畫,描述的是福康安(1754-1796)等人圍勦臺灣天地會林爽文(1756-1788)與義民軍的歷史事件。12幅組畫原無畫名,如今的名稱乃由畫面上乾隆題詩而定,包括〈諸羅解圍〉的前10幅是宮廷畫家姚文瀚(生卒年不詳)等人繪稿,交付造辦處以蝕刻法(硬防腐蝕劑腐蝕與細點腐蝕)鐫印而成。全圖人物與景物造形簡單,呈現概念化、程式化的特點。人物受木刻版畫影響,呈現頭大身小的特徵;人物身軀、馬匹、樹幹尚能仿習西洋繪畫表現出陰影明暗,而樹葉則以鉤法攢聚成團;火繩槍發射時冒出成層層疊加的卷雲形硝煙,而遠方山體間的雲嵐橫亙綿長。整體而言,全圖的空間感和層次感不足,繪畫水平與刻製水準均屬一般,畫家沒有充分營造出戰爭時驚心動魄的緊張氣氛。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7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