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平定臺灣戰圖(十)生擒莊大田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天地會首領林爽文(1756-1788)率眾反官抗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派遣福康安(1754-1796)、海蘭察(?-1793)征討叛軍,終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二月捕獲林爽文與南部天地會首領莊大田(1734-1788),乾隆乃敕命完成《平定臺灣戰圖》冊12幅銅版組畫以資紀念。包括〈生擒莊大田〉的前10幅是由宮廷畫家姚文瀚等人繪製圖稿,再交付造辦處以蝕刻法(硬防腐蝕劑腐蝕與細點腐蝕)鐫印而成。組畫前10幅主要描繪各征戰場景,後2幅則與乾隆頌揚戰役所作的御詩有關。 林爽文被捕後,福康安於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南下,兵分三路進取莊大田的根據地大武壟(今臺南市玉井區)。大武壟失守,莊大田逃往瑯嶠(今恆春)。福康安派烏什哈達(?-1798)帶領水師密布海上,而海蘭察則率大軍由山路直逼海岸。二月初五日,雙方展開激戰,莊大田於柴城(今屏東縣車城鄉)被俘,同年三月十四日被殺害。〈生擒莊大田〉中,莊大田雙手反綁,頸套鍊條(又像繩索),被押出寨門;其餘義軍潰不成軍,死傷慘重。畫中山石仿水墨畫皴法,雖有層次,能表現陰陽向背,但立體感不強;海浪類於馬遠《水圖》卷中的〈層波疊浪〉,波浪層層疊疊、起伏跌宕,畫法是圖案化的,屬於中國式的表現手法。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79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